原題:院士制度改革去利關鍵字益化是關鍵
  實行院士退休和退出制度終究只能解決錶面問題,只有讓院士回歸學術榮譽,與各種利益脫鉤,才能讓院士發揮其激院士制度改革去利益融資化是關鍵
  熊丙奇
  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提出,要實行院士退休和退出制度,引起了輿論關註。最近,年滿80歲的沈國舫院士,向工作了一輩子的北京林業大學表達了退休的意思。結果,學校的黨委書記和校長都不放。校方表示:“你怎麼能退休呢,你是我們學校港式飲茶的旗幟,還要靠你說話呢。”
  從這個典型例子,不難看出三中全會作出的關於院士遴選和管理制度改革顯得裝潢十分迫切,實行院士退休和退出制度極為必要。但要註意的是,實行院士退休和退出制度終究只能解決錶面問題,推行這一改革需找到院士無法退休、退出的根本原因。
  我國設立院士制度的本意是激勵科研人員投身學術研究,院士本來只是商務中心最高學術榮譽,可現在院士卻與具體的經濟利益和學術利益掛鉤。具體而言,某人當選院士之後,這不但是單位的榮耀、資源,個人也可獲得各種津貼、社會福利等,有些地方甚至給院士副部級待遇。最為重要的是學術話語權,院士處在學術頂端,掌握最高的學術權力,是重大課題的負責人和各種評審的牽頭人,這致使院士評審、院士管理存在嚴重問題。比如:集體為個人包裝材料“跑要”公關現象、院士四處兼職、學術腐敗等。
  另外,針對院士當選年齡過大、終身制等問題,曾提出過年輕化、建立退出機制的建議。其實,如果院士只是學術頭銜、學術榮譽,不與學術利益掛鉤,沒有高人一等的學術話語權,年齡和終身制根本不是問題。只要學者符合當選的條件,什麼時候當選都可以,因為當選之後,他還是和其他學者一樣平等競爭進行學術研究,沒有學術特權。例如:在歐美等國,院士就是學術榮譽,與利益毫無關係,甚至有的還要求院士繳納會費,於是不存在院士的年齡和終身制等問題,科學院等機構因其學術聲譽而獲得尊重。
  所以,院士管理改革的關鍵是去利益化,即取消院士的經濟待遇和學術待遇,將院士回歸學術頭銜和學術榮譽。讓科學院、工程院成為真正的學術共同體,而不是異化為利益共同體——一個個院士幻化出一個個利益的“山頭”。如果,不去利益化,恐怕現在所提的退休和退出制度難以實現。一方面,有些院士自己不願意退休和退出,不論退休和退出都意味著失去經濟利益和學術利益,於是你好我好大家好,最多做一些象徵性的改革。另一方面,院士所在的機構——大學或科研院所,不會讓院士退休或退出。好不容易有一個院士,能夠提高機構排名指標,為機構帶來課題、資源,現在退會造成損失。只看身份、頭銜來設立課題、評價人才的學術能力,導致學術界只關註頭銜、運作頭銜,而忽視真正的學術研究。少數為學術腐敗服務,利益化之後的院士,甚至會成為影響學術健康發展的毒瘤。另外,在院士制度之下,產生了一系列的被稱為小院士制度的人才制度,大家費盡心思擠入某項計劃,成為某個學術頭銜的擁有者,以此混入學術江湖。這一系列事件導致近年來,一直有輿論呼籲改革院士制度,可見其公信力已經降低到何種程度。
  那麼,誰來推動這一改革?從利益角度分析,光由科學院、工程院自身進行改革,是十分困難的。只有發動全體教授、學者的力量,按照學術共同體的屬性,以學術共同體規則,重新制定科學院、工程院章程,同時按照此次決定提到的取消學術機構的行政級別,讓中科院、工程院不再有行政級別。只有讓院士回歸學術榮譽,與各種利益脫鉤,才能讓院士發揮其激勵學術創新的作用,否則會適得其反。所以,去利益化是院士制度改革的核心,否則,退休、退出既解決不了院士制度存在的問題,更難以順利推進制度改革。
  (作者系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
(編輯:SN05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r36jrgfq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